內容導航:
券商“小集合”意思指:限額特定理財產品,且產品規模在10億元以下,客戶數量200人以內,單個客戶參與金額不低于100萬元的理財產品。
券商資管經過多年成長,規模已經超過公募基金,成為大資管時代的中流砥柱。而券商集合理財作為券商資管極其重要的一部分,近年來發展也相當迅猛。很多人不清楚券商集合理財和私募有什么區別,今天的節目就來和大家聊一聊。
首先,我們來看看券商集合理財是什么。通俗來講,就是證券公司將投資者的閑散資金集合起來進行管理,將這些錢投資于股票、等金融產品。
從這點來講,券商集合理財的發起人和管理人都是證券公司。而私募的發起人可以是基金公司、第三方財富機構等等。
第二點是投資門檻的區別。券商集合有“大小集合”之分,“大集合”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。前者投資起點5萬,后者投資起點為10萬。而“小集合”是100萬元以上才可以投,“小集合”已經和私募的門檻沒有區別了,都是針對高端投資者。
第三點是流動性的區別。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較差,一般數月至一年的封閉期之后才有一小段時間的開放期,開放期也比較有限,一般為每個月的3到5個工作日。投資者只能在開放期進行參與或者退出,其他時間不能交易。
對應到私募,私募產品的流動性有很大差異。像私募股權投資,流動性就非常差。不過,有的產品流動性也會特別好,比如優質的型私募基金,流動性堪比貨幣基金,它每周都可以申購贖回,沒有封閉期,方便及時止損或轉投。
第四點是信息披露的區別。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私募一樣不能公開宣傳,但要進行信息披露。投資者如果購買了集合理財產品,將至少每三個月獲得證券公司、托管銀行提供的管理報告和托管報告。私募基金是每季度至少一次向投資者做信息披露,單只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資者披露一次。
集合計劃分為大小集合,其中大集合分限定性和非限定性計劃,分別是5萬和10萬起點,投資范圍后者也更寬泛;而小集合就是所謂的限額特定資產管理計劃,(一)募集資金規模在50億元以下;(二)單個客戶參與金額不低于100萬元;(三)客戶人數在200人以下,但單筆委托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客戶數量不受限制。 小集合投資范圍就更加靈活了,說白了就是給有錢人定制的更高端的產品。
所以這個限定性確實容易混淆,我查過辦法,其實2012年10月頒布的這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細則,提到限額特定計劃比較唐突,沒有明確,所以確認給非專業人士造成困擾。
金山小集合可以到偷看過嗎?這要看他有沒有這個資質能開。開通看。
拉客戶開戶,一切看自己,底薪不是很高,維持基本生活而已
證券投資顧問又名客戶經理,主要就是銷售,工作就是尋找客戶在你公司開戶購買股票或基金。
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,工作難度相當的大,如果做好薪資待遇很高。